top of page

中国企业如何防范海外风险?

2017.05.31

中国企业“走出去”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亚非地区,这些地区由于历史和发展原因,自身就面临诸多安全问题,加之法律不健全,经济动荡、政治格局调整、地区局势冲突、恐怖主义威胁等诸多因素,使“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在海外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安全挑战,中国企业应自觉地参与到海外利益保护体系中来,打造健全高效的安防体系。

 

企业面对的外部风险有哪些

 

1.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完全或部分由政府官员行使权力和政府组织的行为而产生的不确定性。政府的不作为或直接干预也可能产生政治风险。会导致企业因一国政府或人民的举动而遭受损失的风险。

 

2.法律风险与合规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自身经营行为的不规范或者外部法律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而造成的不利法律后果的可能性。

合规风险是指因违反法律或监管要求而受到制裁、遭受金融损失以及因未能遵守所有适用法律、法规、行为准则或相关标准而给企业信誉带来的损失的可能性。

法律风险通常包括以下三方面:

  ①法律环境因素,包括立法不完备、执法不公正等;

  ②市场主体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在经营活动中不考虑法律因素等;

  ③交易相对方的失信、违约或欺诈等。

法律风险与区别在于:合规风险侧重于行政责任和道德责任的承担,而法律风险则侧重于民事责任的承担。

3.社会文化风险

文化风险是指文化这一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给企业经营活动带来损失的可能。主要有以下方面:

  ①跨国经营活动引发的文化风险。

  ②企业并购活动引发的文化风险。

  ③组织内部因素引发的文化风险。

  

4.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就是技术在创新过程中,由于技术本身的复杂性和其他相关因素变化产生的不确定性而导致技术创新遭遇失败的可能性,包括纯技术风险及其他过程中由于技术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风险。

5.自然环境风险

 

是指企业由于其自身或影响其业务的其他方造成的自然环境破坏而承担损失的风险。

  

6.市场风险

 

依据《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市场风险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及供需变化带来的风险。

  (2)能源、原材料、配件等物资供应的充足性、稳定性和价格的变化带来的风险。

  (3)主要客户、主要供应商的信用风险。

  (4)税收政策和利率、汇率、股票价格指数的变化带来的风险:

  ①税收风险指由于税收政策变化使企业税后利润发生变化产生的风险。

  ②利率风险是指因利率提高或降低而产生预期之外损失的风险。

  ③汇率风险或货币风险是由汇率变动的可能性,以及一种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价值发生变动的可能性导致的。

  ④股票价格风险影响企业股票或其他资产的投资者,其表现是与股票价格相联系的。

  ⑤潜在进入者、竞争者与替代品的竞争带来的风险。

  

7.产业风险

 

指在特定产业中与经营相关的风险。这一风险与企业选择在哪个产业中经营直接相关。  在考虑企业可能面对的产业风险时,以下几个因素是非常关键的:①产业(产品)生命周期阶段。②产业波动性。③产业集中程度。

 

8.信用风险

 

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并将其提供给客户,同时企业会允许客户一定时间内付款,这一过程被称为赊欠。赊欠会产生不予支付的风险。因而,客户信用风险主要体现为对方在账款到期时不予支付的风险。而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各种生产要素的提供,如果供应商不能按照双方合同或协议的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地提供这些生产要素,就产生了供应商的信用风险。

 

我国虽已初步建立海外利益保护机制,但作为“走出去”战略的承载者,中国企业也是中国海外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主动参与到海外利益保护体系中来,利用国家提供的安全服务,在境外构建健全高效的安防体系,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

 

一、善用多方资源以预防和化解海外风险。

企业首先应了解我国政府的各项政策和服务,商务部是中国企业境外经营活动的主管部门,商务部编写的《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和人员安全管理指南》企业应带领员工认真学习,及时掌握涉外安全信息;外交部是为中国企业和公民提供领事保护的主要部门,外交部编写了《中国企业海外安全风险防范指南》,企业应该仔细阅读,在突发事件第一时间为企业及人员提供帮助。此外企业走出去后,要及时到中国驻所在国使领馆和驻外经济商贸机构登记并填写《对外投资合作企业在外人员相关信息备案表》,以便相关部门掌握全面准确的信息,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可以及时妥善处置。外交部还相继开通了中国领事服务网、外交小灵通微博和微信账号,推出向中国出境公民发送安全提醒短信的公益服务,范围已涵盖181个国家。

除上述机构外,国家安全部、公安部、国家发改委等也是可提供涉外服务的政府资源。同时,企业还可借助境外企业行会的力量。如中国贸促会同全球200多个国家的工商界建立了联合商会,并在十多个国家成立驻外代表处,专门为企业提供海外信息和帮助。

 

二、运用法律手段

法律是企业保护与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中国企业“走出去”必须掌握和运用国际法及东道国法律维护自身安全和权益。目前,中国已加入300余个多边条约,其中不乏涉及企业安全的内容,如《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本国工人与外国工人关于事故赔偿的同等待遇公约》,中国还与全球103个国家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这些都应被用作保护企业海外安全的工具。

三、购买境外投资保险

海外投资保险是由国家或国家特许机构、委托金融机构提供的政策性险种,主要针对东道国因政局动荡、政变变动导致的国家风险,保护企业规避这类风险造成的重大损失。它是中国企业将所承受风险交由其他机构共同承担,有效进行风险管控的一种技术方法。2005年,国家发改委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发布《关于建立境外重点投资项目风险保障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成为国内法中唯一对境外投资保险有直接规定的法律。目前,政府全资拥有的政策性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是国内独家提供境外投资保险业务的公司,接受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各家保险公司的境外投资保险,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保险和担保。

四、开展企业公共外交

开展企业公共外交,改变外国公众观念,必须树立品牌意识,严把质量关,在所在国留下良好的口碑,获得当地民众的认可和支持。不仅为企业跨国经营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也越来越成为企业利益保护的新手段。

其次,要自觉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以此塑造企业的正面形象。只有负责任、有爱心的企业才会在当地拥有好的口碑,才能更持久地占据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再次,要体现并宣传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中企的企业文化是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体现与传播,必须与中国以人为本的执政观、互利共赢的利益观、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相一致。

五、建立风险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海外安全宣传教育机制,通过宣传教育让海外公民了解、熟知异国他乡的国情风俗、出入境基本要求和程序、风险防范基本知识。按照商务部《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和人员安全管理规定》、《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员工管理指引》的有关规定,实施对海外员工的安全管理。

二是建立海外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在“走出去”前对所在国政治、经济、社会形势做出总体预判,确定安全风险等级,明确主要风险源,事前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走出去”后,及时跟踪、分析和研判所在国局势动态变化,不断调整安全风险等级,做好应对安全风险的预警预报。

三是建立海外安全监督机制。企业应加强风险管控体系的监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风险监督平台,确保企业海外安全。

Contact us

專業  誠信  盡職  嚴謹

Power Horse USA

Los Angeles

Chicago

 

Dallas

San Diego

Philadelphia

Los Angeles

Miami

Washington DC

  • w-facebook
  • Twitter Clean
  • google+

​© 2013 proudly created by Power Horse USA

Success! Message received.

bottom of page